《读通鉴论》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史论杰作。69 岁动笔,直至逝世前完稿,凝聚其毕生心血,全书约 60 余万字 。该书以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所载史实为基础,系统评论秦至五代的封建社会历史。共 50 卷,每卷依朝代划分,各代中以帝王名号为目,... 雅韵书吧

雅韵书吧
王夫之读通鉴论通读本,最新篇章王夫之读通

王夫之读通鉴论通读本

《王夫之读通鉴论通读本》是一本历史脑洞,历史,三国小说,主角分别是【汉朝,就会,刘秀】,由网络作家“启个名字真的好难啊”所著,故事情节引人入胜。本站纯净无广告,欢迎阅读!本书共计796857字,565章节,更新日期为2025-03-13 20:23:42。目前在本网 tqlhl.com上完结。小说详情介绍:《读通鉴论》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史论杰作。69 岁动笔,直至逝世前完稿,凝聚其毕生心血,全书约 60 余万字 。该书以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所载史实为基础,系统评论秦至五代的封建社会历史。共 50 卷,每卷依朝代划分,各代中以帝王名号为目,共 30 目,其下又细分专题,卷末附叙论四篇。王夫之借由对历史事件、人物的臧否,深刻剖析历代兴衰成败、得失利弊,探寻历史发展进化规律,期望 “推本得失之原,立一成之型”,为国家复兴提供借鉴。它并非单纯的历史著作,而是王夫之的历史沉思录。既反映明清之际的动荡历史,也沉淀着他痛苦与矛盾心境下的深刻反思。王夫之批评君主聚敛、滥杀,斥责奸臣乱纲、引狼入室,批判学风衰败、舍本逐末等,几乎涵盖历代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领域。同时,他提出 “事随势迁而法必变”“理势合一” 等观点,批判封建史学的 “正统论”,具有进步意义。不过,受时代局限,王夫之思想也有保守之处,如认为封建君主和思想观念不能变,阅读时需辩证看待 。《读通鉴论》文采斐然、议论纵横、新见迭出,全面展现了王夫之进步的历史观和政治思想倾向,堪称传统史论中的瑰宝 。

王夫之读通鉴论通读本

《王夫之读通鉴论通读本》精彩片段

王氏又获胜。获胜的一方掌权,失败的一方心怀怨恨;傅氏和王氏两大家族的兴衰,

让整个朝野都卷入其中,相互攻击、争论,实在是可悲!  在傅迁为人奸邪的时候,

众人推举傅喜来压制傅迁,这和当初王根、王立骄横时推举王莽有什么区别呢?

他们说:“傅喜是傅氏家族的贤能之人,因为意见不合而被罢官,百官对此都感到遗憾。

”傅氏家族的贤能之人,和天下的安危、刘氏宗族的存亡有什么关系呢,

百官又有什么理由为此感到遗憾?这和王莽、王仁被遣回封国时,

天下很多人都为王氏喊冤又有什么不同?只不过傅喜幸运,没有遭遇灾祸罢了。王莽被废时,

官吏和百姓到宫门前为他申诉冤屈,贤良之士在对策中也纷纷称赞他,

王莽用虚假的谦逊迷惑众人,让人心都归附他,连一些贤能的人都被迷惑,

而且这种情况比傅喜时更严重。傅喜是否真的贤能,又有谁能确定呢?偌大的天下,

难道就没有可以托付国家大事的人吗?却只围绕着王、傅两位老妇人的个人爱憎争论不休。

唉!整个天下的人都围着后宫妇人的喜怒哀乐团团转,世俗之人沉迷其中,不知回头,

竟然到了这种地步!  所以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,把端正风俗放在首位,

把分辨男女内外的界限作为根本。权力一旦落入妇人手中,天下人就会沉迷其中,无法自拔,

到底是谁造成了这样的局面,又为何会发展到如此地步呢!元后的阴险狡诈,

汉成帝的昏庸愚昧,难道仅仅是导致汉朝灭亡这么简单吗?在这数十年间,

中原大地都没有了男子应有的气概,等到王莽之乱时,百姓死伤无数,尸骨堆积如山。

  历经汉成帝、汉哀帝、汉平帝三代,整个朝野都陷入癫狂,其中唯一能说些像样话的,

只有李寻一人,其他人不过是徒有人形,却像牲畜一样只会发出叫声罢了。

李寻依据阴阳动静的道理,大胆直言太后不应该干预朝政,

这难道仅仅是用天象和数理来预测吉凶吗?这其中蕴含着天地间的常理、国家治乱的规律,

以及...

小说《 王夫之读通鉴论通读本 》试读结束!

继续阅读